近段时间,一些行业领域重大涉险事故多发,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公共安全的构建与维持,离不开每位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如果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人和事,力所能及地站出来提醒一下、报告一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维护安全的主角。在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中,总能看到某些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罔顾规章制度,安全措施形同虚设,最终给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多上上心”“多操点心”绝非是多管闲事,而是应该大力提倡并鼓励全体人员身体力行,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推进公共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对社会力量参与相关事务的激励政策。今年10月,应急管理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举报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公众参与举报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激发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力量,取得了积极成效。
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开展情况显示,去年全国共收到举报21万余件,同比增加2.4倍;查实13万余件,同比增加3倍,查实率创出新高;发放举报奖励3300万元,同比增加1.2倍。今年一季度,全国受理举报量同比上升25.1%,发放举报奖励440万元、上升91.5%。这足以说明,群众的“多管闲事”已经成为发现问题线索的重要途径,为查处一批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提供了坚实依据。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举报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更不能把举报者当成“挑事者”。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要持续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重心向基层延展,广泛传播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普及事故预防和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健全“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引导帮扶乡镇街道组建安全应急自治组织和志愿队伍等,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主人翁意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共安全治理共同体,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 (作者:郭静原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