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报告强调,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发达经济体加息外溢效应继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等;国内方面,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国内需求相对不足,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展望未来,报告称,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
将持续加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
从报告公布的银行业整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79.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04%,增速比上年上升2.05个百分点;负债总额348.00万亿元,同比增长10.38%,增速比上年上升2.65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
从营收上看,银行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略有下降。2022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上升5.44%。银行业净息差1.91%,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中,净利息收入占比为81.2%,非利息收入占比为18.8%,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0.76%,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9.33%,同比下降0.3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
另外,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资产质量下迁得到控制。截至2022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8万亿元,同比增加1359亿元,不良贷款率1.6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末以来,央行建立了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按季对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为安全边界内的1-7级银行开展预警工作。据悉,风险类型方面,以同业风险和扩张性风险为主,合计286家次,占比为69%;机构类型方面,以村镇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合计295家次,占比为71%。
图片来源:《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
报告称,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228家预警银行中已有197家退出名单,占比为86%,其中超过7成在识别后2个季度内退出。
央行表示,将持续加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优化预警指标体系。一是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银行业机构经营总体情况,动态调整监测指标,及时体现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状况。二是根据不同区域银行的风险特征和所处的经营环境,探索建立区域性、差异化预警机制。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报告指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国际方面,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全球通胀仍处于高位,发达经济体加息外溢效应继续显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
国内方面,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国内需求相对不足,部分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报告称,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一步,将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完善薄弱环节金融服务。
在金融监管方面,报告指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关于房地产金融,报告指出,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压实金融机构及股东、实际控制人,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等各方责任,健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风险处置机制。
关于风险防控,发挥好存款保险的风险处置职能,稳步推进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筹集积累和规则制定工作,推动金融稳定法早日出台实施,健全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对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境风险,加强监管协同和上下联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