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资仍是PE/VC行业最大共识。
进入2023年后,尽管投融资热度继续放缓,但受限于优质项目供给有限,部分赛道头部项目高估值仍在持续。
21世纪创投研究院团队在上一年度的行业梳理中提出五大行业观察:各方合力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后服务成重要竞争力、退出方式走向多元化、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各方联合推动创新资源协同。
该五项观察在今年股权投资市场中均得以延续。本团队在今年四季度的访谈中进一步将“专精特新”投资、“双碳”进程推进、新时代出海、CVC投资、政府引导基金新主张等与科技制造行业结合,梳理出以下现状与趋势:
观察一:创新资本扎堆专精特新,投后走向“全栈式”服务
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放缓的大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成为PE/VC热门主题。截至2023年7月31日,我国已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2756家,其中42.72%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获得股权融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融资渗透率依然保持稳定并实现小幅增长。
行业研究人士认为,将自身投资策略与国家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相结合,投资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许多头部创投机构看重的新机会点。许多创投机构不仅为“专精特新”企业带来资金支持,还能为企业发展对接市场资源、人才资源,助力企业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
观察二:中等规模碳中和基金频现,政府投资基金成产业集聚利器
碳中和基金在相当程度上是2022年以来“双碳”热潮的延续。不同于2021-2022年间的一批百亿碳中和基金,2023年新设的碳中和及绿色主题投资基金主要由PE/VC机构独立发起、规模多为“十亿级”,并普遍获得来自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已披露完成募集的包括凯辉资本规模10亿元的智慧能源基金、CMC资本规模10亿人民币的首支碳中和股权基金、毅达资本规模25亿元的绿色基金,新设基金还有势乘资本发起设立的陕西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
VC/PE行业人士表示,绿色产业覆盖的领域有宽度也有深度,既需要专业的研究,更需要规模化的资本运作。
观察三:PE/VC走向抱团投资,CVC不再强求吃独食
曾几何时,独家投资是头部机构的能力彰显。如今的市场上,不仅联合投资成为主流,CVC机构们抱团投资的现象也并不罕见。一方面,得益于市场开放度升高,如今的CVC投资不同于互联网时代,接受CVC投资不再意味着“站队”。另一方面,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国内车厂普遍设有多个CVC平台,不同平台在产业使命与财务回报之间侧重各有不同。
这类案例中,总部位于上海的同驭汽车创下我国线控底盘创业领域的融资新纪录。根据同驭汽车今年12月披露的融资信息,公司已获得七家车厂背景CVC的出资。行业人士认为,整车厂背景的产业投资方的战略投资,将助力同驭与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更紧密的协同合作。
观察四:政府投资基金加码直投,资本招商剑指“大项目”
如果说2021-2022年政府投资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基金规模逐步攀升、大体量引导基金出现,那么2023年的明显变化是:第一,从“单兵作战”走向“集群矩阵”,形成不同阶段和功能定位的基金群;第二,行业主题母基金加速出现,以产业基金集群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第三,通过引导基金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基础上,设立产业基金进行大项目投资,直接带动产业协同。
观察五:长三角保持领先,中西部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加之招商引资诉求加大,制造产业向中西部迁移。21创投研究院梳理发现,在科技和制造领域的出资方中,除长期活跃的长三角地方政府基金,中西部地区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正在崛起,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成为今年PE/VC基金管理人的热门募资地。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中西部地区需要在产业集群和人才招引方面加大力度,随着这些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很多地市级基金可以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