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随着市场猜测美联储已完成加息、降息押注升温,美元再次处于守势。
过去一周,美元指数大跌近2%,创年内第二大周线跌幅,过去六个交易日只有一天上涨。11月20日,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逐渐逼近103关口。弱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强化了美联储结束加息周期的预期,美元指数本月或将创下一年来的最大月度跌幅。
事实上,近几年美元走势颇为动荡。去年9月美元指数创下20年高位,一度逼近115,随后有所下行,今年7月中旬一度跌破100关口。但整体而言,目前103上方的美元指数仍偏强势,比疫情后的低点高出逾10%。
2021年、2022年美元指数连续两年上涨,从历史经验看,美元涨势很少延续三年以上,回溯1967年以来的数据,ICE美元指数只有两次录得了连续三年以上的上涨:第一次是在1980―1984年,当时沃尔克时代的加息导致美元创纪录连续五年上涨;第二次在2013年,当时美联储缩减购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加息,推动美元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年度上涨。
鉴于美国经济数据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接下来美元指数的走势仍未明朗,短期内或有反弹可能,中长期则大概率将趋弱。
美元指数为何大跌?
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抑制高通胀、美国经济强于预期、美债收益率不断攀升,过去几年强势美元成了外汇市场上的主基调。
但随着近期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趋软,外界对美联储可能已结束加息周期的猜测升温,美元正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近期美元指数逐渐下跌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美国通胀超预期回落导致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美国CPI同比增长3.2%,低于市场预期的3.3%,时隔3个月后再度呈下行趋势。通胀数据超预期下跌伴随美联储加息预期回落,对美元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四季度消费者支出增幅有所放缓,10月零售和食品销售环比增速由之前两个月的0.7%以上降至-0.1%,私人消费对经济支撑作用减弱。制造业和工业产出仍处于疲弱状态,ISM制造业PMI指数及其新订单指数长期处于萎缩区间,美国就业市场降温,不同部门经济表现进一步分化,四季度增速将较三季度明显回落,近期美元指数回落至104以下。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Fawad Razaqzad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美国通胀数据巩固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将不再加息的预期,其他一些关键的美国经济指标也表现疲软,例如工业生产和失业救济数据,近期油价也在下跌,一系列因素令市场猜测美联储明年可能会更早开始降息。此前市场情绪过于看涨美元,如今的回落并不奇怪,未来美元会否会持续走弱仍需要观察具体数据。
警惕反弹风险
鉴于美联储目前并不认可市场对降息的预期,短期内美元指数仍有反弹可能。
虽然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6月前转向降息,并在2024年底之前累计降息近100个基点,但这一重大的鸽派转向押注也存在过度的风险。美联储官员在9月份的点阵图中曾预计明年降息不会超过一次。
波士顿联储主席柯林斯表示,为了在适当的时间内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需要耐心和坚定,不会排除进一步收紧政策的可能性。虽然在稳定劳动力市场和收紧金融环境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现在还不是宣布胜利的时刻。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管是市场还是美联储的预测准确率都不高。德意志银行指出,过去两年里,市场已经六次误判了美联储的鸽派转向。将通胀率降至2%目标水平的最后阶段往往是最艰难的,货币政策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随着市场第七次为“政策转向”定价,需要考虑是否真的具备条件。
因此,美元仍有反弹可能。荷兰合作银行驻伦敦外汇策略主管Jane Foley表示,美联储可能不同意“已经消化的降息幅度”,这可能为未来几周美元反弹打开了大门,今年美元仍有可能收高,延续2021年开始的年度涨势。
欧美经济分化也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美元。美国经济的表现仍要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欧元区三季度经济萎缩了0.1%,四季度也在衰退边缘徘徊。
Fawad对记者分析称,尽管通胀前景呈现积极迹象,但对于大多数欧洲国家而言,经济增长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关切,这可能限制了欧元对美元和英镑对美元等货币对的上行潜力。与欧洲不同,美国经济数据更有韧性,同时通胀更迅速地下降。
此外,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将逐渐由鹰转鸽。汇丰策略师Charlotte Ong表示,当前这波美元走软与市场消化更多美联储宽松预期有关,但其他G10货币接下来应该也会感受到压力,因为市场也会对这些非美央行出现类似的鸽派转向进行定价。“进入2024年,我们仍将维持美元具有韧性的看法,尤其是在全球增长疲软、美债收益率相对坚挺的情况下。”
中长期大概率将趋弱
随着美国经济开始像美联储希望的那样逐渐降温,利率市场对美联储明年降息的预期也大幅升温。虽然美联储明年何时降息、降息几次尚不明朗,但明年降息几成定局。在一度受益于数十年来最高的基准利率后,美元指数中长期大概率将逐渐趋弱。
在王有鑫看来,美元指数整体处于下行通道。美国通胀数据仍较高,近期市场对于美联储明年降息时点的预期过于乐观,与美联储鹰派言论存在较大分歧,如果未来通胀数据再度反复,可能导致美元指数在数据公布前后小幅反弹,但这只是下行趋势下的局部波动,不会影响美元中长期走势。
与此呼应的是,三菱日联金融集团高级货币分析师Lee Hardman也表示,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在过去两三个月里呈现出强劲的看涨趋势,但看起来已经到了见顶的时候了。美债收益率今年将更难再创新高,市场现在对美联储完成加息已更有信心,明年我们可能会看到美联储政策逆转。
未来,影响美元指数走势的主要有四大因素:美国经济走势、美国通胀回落速度、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以及美元币信变化。王有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以上四项因素对美元的支撑作用均开始走弱,将在2023年持续驱动美元回调。不过,考虑到美国经济表现比其他发达经济体要好,利率仍处于高位,美元虽将波动下行,但大概率不会失速下降。
美元走软也提振了人民币表现,11月20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双双升破7.17,分别涨超800个基点、500个基点。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元的快速走弱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直接推手,而美债利率的快速回落则是美元走弱的主因。美债供给侧冲击边际缓和、经济数据走弱、投机扰动缓和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债利率快速下行、美元指数也随之走弱。
向后看,赵伟认为人民币仍有支撑,美国经济基本面或将继续走弱,而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信号已愈发明确。10月美国制造业PMI由49.0回落至46.7;就业市场也出现松动,新增非农仅15万人、失业率也走高至3.9%。而中国国内库存正处绝对低位,叠加实际利率下行,经济企稳向上信号愈加明确;10月以来万亿国债增发、广义财政支出加速,将为中国经济进一步注入上行“动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