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0月18日晚中国太平披露保费收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等主要六家上市保险公司前三季度保费情况已全部披露。
数据显示,六家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下同)2.4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具体而言,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等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5%、8.2%、5.2%、9.5%、10.8%和3.7%。
寿险单季增速放缓,前三季仍增长明显
今年前9个月,六大上市险企旗下寿险公司实现总保费1.54万亿元,同比增长6.54%。
从前9个月整体表现来看,太平人寿保费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0.8%;人保寿险同比增长10.7%,紧随其后;太保寿险和平安人寿分别同比增长7.9%和7.7%;中国人寿同比增长4.5%;新华保险同比增长3.7%,排名最后。
从保费规模看,今年前9个月,中国人寿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5788 亿元,仍然稳坐寿险老大交椅,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3826.51亿元和2047.47亿元,分列第二、三位;新华保险、太平人寿、人保寿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429.11亿元、1375.63和912.81亿元。
从寿险保费增长趋势来看,年初以来增速持续回升,但随着预定利率下调完成,近两月增速放缓。
今年寿险保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与3.5%预定利率保险产品切换至3%利率有关,催化保险产品需求在4-7月阶段性爆发。例如,今年一季度,六家寿险公司保费平均增速仅1.16%,其中三家保费同比下滑;到了三季度末,各公司保费均实现正增长,平均增幅7.6%。
除了利率切换,保费增长的背后也显示寿险行业持续三年多的渠道改革正在显现成效,新业务和保单质量均改善明显。
例如,今年前9个月,人保寿险长险首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7.4%,其中趸交同比下降1.9%,期交首年同比增长43.7%。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方面,个人业务同比增长7.67%,其中新业务同比增长28.86%。续期业务同比增长1.26%。
不过,随着7月底预定利率切换落地,部分市场需求提前释放,寿险保费增速在三季度较上半年呈现阶段性回落态势。以中国人寿为例,一季度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上半年同比增长6.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4.5%。
8月以来保费收入增速放缓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寿险公司全年业务节奏各有侧重,八九月为传统休整期,目前保险公司已进入明年开门红筹备阶段。
交银国际分析认为,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预定利率下调后的储蓄险产品仍保持了相对竞争力。由于险企开门红准备工作提前,以及同比基数较低,预计开门红业绩有望取得同比正增长。
信达证券分析认为,整体来看,主要上市险企9月单月度寿险保费同比均负增长,主要由于7月底预定利率切换调整完成,8、9月份仍处于开门红活动准备和稳固人力的时间段,且8、9月份为传统销售淡季(处于半年业绩和开门红活动的过渡期),保费占比全年有限,因此我们认为8、9月单月保费小幅回落整体影响有限,四季度各大险企有望逐步开启2024年开门红营销活动。
财险公司业绩表现分化
从财险业务增速来看,今年前9个月,太保财险(含太保产险和太保安信农险)实现保费收入1484.55亿元,同比增长11.8%;太平财险实现保费收入236.15亿元,同比增长7.6%;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95.7亿元,同比增长7.5%;平安财险实现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259.32亿元,同比增长仅1.8%,预计受到信用保证险影响较大。
从保费规模来看,人保财险仍稳居财险榜首,平安财险、太保产险分列第二、三位。
此外,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保费增速远超传统财险公司,前9个月实现保费同比增长28.55%。
今年以来财险业务整体稳健,其中,车险业务实现持续增长,非车险业务则表现分化。
分险种来看,人保财险车险业务仍保持稳健增长,同时非车险业务延续高增长态势,增速高于车险增速。公司前9个月实现车险保费2067.22亿元,同比增长5.5%,占比下降至50.47%,较去年同期的51.44%下降近1个百分点。非车险业务方面,农险、货运险表现抢眼,分别同比增长达16.1%和10.6%,其他险种同比增长39.3%。
平安财险业务表现呈现相反态势,车险维持较好增长,非车险则同比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平安财险实现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16%,非车险业务同比下降6.74%,意外与健康险业务同比下降6.29%。
对于上市险企三季报表现,开源证券10月19日发布的前瞻分析认为,结合上市险企披露的前3季度保费数据,预计三季度累计NBV同比增速将有所收敛,但全年仍能保持较高景气度。利润端看,受到新旧准则切换回溯影响以及 2023Q3 权益市场及债券市场波动拖累,归母净利润同比表现或仍然承压。
同时,分析认为,当前市场估值已相对充分反映了长期投资收益率下降对利润及价值的影响。展望看,负债端复苏逻辑顺畅,供给端不断推进渠道转型、“保险+”服务以及负债成本优化,需求端储蓄型产品需求长期存在且有望进一步提升,负债端积极因素不断累积,2024年有望实现开门红。当前资产端长端利率整体处于易升难降阶段,利于支撑保险股估值,汇金增持银行股利好保险股权益持仓,同时释放对权益市场的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