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如何协同发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才艺展示 2023-10-12 23610人围观

9月20日,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经济信息化部门主办、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深度协同津冀行”启动会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场活动在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召开,来自京津冀三地的60多家企业、学(协)会、产业联盟和众多产业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王佐表示,“此次策划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深度协同津冀行’系列活动,将强化京津冀地区各类创新主体资源对接,以技术交流赋能三地产业升级,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联动发展”。

京津冀三地如何协同发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具体来看,要依托系列活动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构建灵活、高效的跨区域科技创新赋能机制和助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而首场智能网联汽车活动既是“产业深度协同津冀行”启动会,又是深化产业技术交流的动员会。

“三进四新五步”

在此次活动上,参会单位共同发起了“砥砺奋进 协同共赢 产业深度协同津冀行”倡议,将按照“三进四新五步”工作思路,强化专业服务输出,利用北京产业创新资源协同解决津冀企业创新发展的难题。

据悉,“三进”是通过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津冀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四新”为促进津冀企业研发新技术、应用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建设新场景,助力津冀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五步”则是沿着需求征集、供需匹配、专家诊断、方案生成、项目落地五个步骤,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接活动,促进京津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京津冀产业创新能效。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继虎表示,“汽车产业是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和新技术的竞争焦点。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已实现领跑,智能网联汽车处于并跑,将来有望实现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转变”。

针对智能网联领域,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郑继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天津和河北有各自不同的优势,要形成好的协同机制,首先就要形成一个话语体系,就是统一标准;其次,要分工明确;最后,要保持耐性。毕竟终极目标无人驾驶要求很高,是全方位的,这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

此外,在会上,郑继虎还展示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在京津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中的实践工作,包括设计策划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可持续城市项目》,开展零碳城市建设;开展京津冀不同道路场景的车路云一体化架构开发和测试等。

智能汽车产业进入下半场

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保有量达784万辆,累计消费约1.6万亿元,带动上下游产值约4.8万亿元。

“在上半场,我们靠新能源汽车产业抢抓纯电驱动的发展机遇,跑到了前面。但要真正变强,还需要打赢下半场。2023年1-2月,L2级乘用车(即指车辆部分实现自动化,人和系统一起控制汽车)渗透率已达40.0%,同比增长11.7%,智能汽车的加速普及,宣告了下半场的正式到来。”郑继虎说。

政策层面也在加紧。今年6月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构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6月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

“车路云一体化”就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基于系统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经济增量预测》显示,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06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2.82万亿元。在不考虑汽车制造业总收入增幅的情况下,对比2021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全年营收8.16万亿元,2025年和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所带来的增量部分将约为11.3%和21.1%。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实习记者 程靓/文

张笑嫣/摄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