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风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才艺展示 2024-04-27 17394人围观

天顺风能(002531)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天顺风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中国风电市场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5.9GW,同比增长102%。根据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消息,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77.1GW,同比上涨58%,创历史新高。其中,陆上风电新增69.4GW,同比增长59%;海上风电新增7.6GW,同比增长48%。2023年是中国风电市场在停止补贴新增风电项目后首年实现陆上海上双增长,这意味着补贴政策所带来的周期性影响已逐渐消失,风电行业的发展将更加遵循市场化规律。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宏大背景下,风电行业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长足发展的态势,为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而海上风电凭借广阔的可开发资源、无需占用土地、可利用小时数高以及大型化下经济性显著提升等特点,将成为风力发电领域的中坚力量,引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

  (1)海上风电限制性因素逐渐解除,政策完善将助力海风提速

  根据中国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统计,沿海11省市规划的“十四五”海风开发目标超60GW,新增装机目标超50GW。2023年海上风电建设遇到的海域管理问题凸显,在核准和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渔业、航道、军事等多部门管理问题,施工开发进度一度陷入停滞,且由于涉及决策层级较高,受影响时间较长。国管海域的海上风电开发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海风项目的开发进度。截至2023年底,“十四五”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28GW,完成度不及预期。如果要圆满各省市制定的“十四五”目标,后两年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将会明显提速,有望迎来一波装机小高峰。去年三季度以来,限制性因素影响逐渐解除,沿海各省海上风电项目推进取得一定突破,部分项目取得明显进展,海风项目加速推进。国家能源局表示,将推动可再生能源法的修订,出台《深远海海上风电管理办法》《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等多个政策文件。2023年,广东省首次开放国管海域的项目竞配,山东、广西、江苏、辽宁、上海等省份也相继启动了深远海项目的前期工作招标。随着各省国管海域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逐渐提上日程,海上风电在十五五及以后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2)海上风机大型化,经济性持续提升,有望结构性拉动产业链增长

  2023年10月,在北京风能展上,主要整机企业都推出了大功率海上机型,最大功率已达到22MW。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功率机型(15MW以上)批量参与招标,海上风机价格预计逐步进入2500元/kW以下,进一步助力海风平价。经济性的提升将推动海风装机需求快速释放。根据CWEA统计,我国沿海省市海风加权度电成本降至0.31-0.34元/kwh,已低于沿海省市标杆电价。且随着风场开发建设规模化、风机大型化、输电线路以及风机基础不断优化,海上风电的成本还将持续降低,预计到2025年还将下降10%,到2030年还将下降20%以上。经济性提升将增加业主发展海上风电的积极性,推动海风装机需求快速释放。

  随着政策的完善和经济性的提升,海上风电的装机占比和盈利能力将逐渐增加,有望结构性拉动产业链产值增长。

  2.全球风电市场

  可开发风能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同时,随着风电相关技术不断成熟、设备不断升级,全球风力发电行业高速发展。彭博新能源财经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8GW,相较于2022年增长36%。其中陆上风电装机107GW,同比上升37%;海上风电装机11GW,同比上升25%。根据GWEC在2023年9月发布的《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计海外市场的海风装机在25年开始爆发,至2030年达到年均新增装机40GW,相比2022年提升10倍。

  (1)欧洲海风政策持续加码,支持海上风电发展

  2023年11月,欧洲九个国家在年度北海会议上共同启动了集体性的NSEC(北海能源合作组织)招标规划,旨在推动北海地区海上风能的快速发展。根据规划,这些国家计划每年联合招标15GW的海上风电项目,并在未来数年内逐步扩大规模,最终到2030年达到100GW的总装机容量。北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通过合作开发,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欧洲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欧洲对可再生能源的措施持续加码,不断提高装机目标,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比由32%提升至42.5%,配合缩短审批流程双管齐下,欧洲海风有望加速。

  2023年11月,英国政府在2024年的第六轮差价合约(CfD)拍卖前,决定提高海风投标价格上限。将海上风电项目的最高投标价格从44英镑/兆瓦时提高到73英镑/兆瓦时,涨幅达66%;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最高执行价从116英镑/兆瓦时提高到176英镑/兆瓦时,涨幅达52%。该举措明确了英国政府在海风开发成本上升背景下,保障海上风电项目的收益率水平,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方向。

  2023年,欧洲海风市场由于通货膨胀、资本成本上升、对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加征关税等多重因素导致供应链紧缺和成本压力增大,但近期也有部分项目开工,且政府持续推出规划上和经济性上各类支持政策,整体发展预期仍持续向好。                                      (2)欧洲是全球海风最大的市场之一,起量在即

  WindEurope表示,2023年欧洲完成300亿欧元新增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刷新近年来历史新高记录。考虑海外主要经济体政府后续海风项目拍卖时间表,丹麦风电运营商沃旭能源(Orsted)统计2024年海外有望启动超40GW海风项目竞标拍卖,Orsted预计2024年或将迎来海外海上风电项目资源集中释放。此外,2023年维斯塔斯、西门子歌美飒分别实现海上风电新增订单3.1GW、8.2GW,同比增长382.0%、193.7%,均创近年海风新增订单新高,项目订单区域主要来自欧洲市场。同时,此前完成竞标拍卖的海上风电项目也逐步陆续进入设备采购招标环节,预计海外海上风电市场2024年有望成为资源释放和设备采购大年。根据Wood Mackenzie报告,预计2032年北欧风电累计装机157GW,2022-2032年CAGR达8.70%;南欧风电累计装机111GW,CAGR达5.50%;东欧风电累计装机 60GW,CAGR达12.80%;西欧风电累计装机233GW,CAGR达8.00%。欧洲海上风电虽然此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有所放缓,但欧洲各国仍在大力加大海上风电的发展,海风项目也正在陆续推进,此外,其盈利能力在电价提升和降息预期下将有所修复,影响因素会逐渐修复,预计2025至2026年可以迎来装机加速潮。(3)欧洲风电海工产能严重不足,该环节需求确定性高

  根据欧洲目前制定的各海风装机目标,每年新增海风装机量对海工的需求远超当前欧洲地区产能,同时,优质海风码头也是稀缺资源。当前,欧洲海上风电桩基的主要解决方案为单桩,而当地主要桩基供应商SIF、EEW、Bladt、Steelwind年供应能力(设计产能)之和不足600根,其中50%产品直径在11米以下,远远无法满足海风风机大型化产品要求。其次,受地缘政治的影响,欧洲各国正加速能源路径转型。在海上风力发电方面,德国政府制定了至2030年末将海风规划装机量从之前的20GW扩展到30GW、至2035年从之前的40GW扩展到50GW、2045年进一步提高到70GW的计划。欧洲海风基础环节未来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天顺风能从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在风电领域深耕发展,一方面不断巩固自身在风塔细分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在风电产业链内积极进行上下游拓展,并逐步布局氢能、新能源领域新材料及新技术,打造从材料到制造,从风电资源开发投资、建设到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闭环,并持续为“双碳”减排贡献企业和社会责任。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风塔及零部件、风电叶片及模具、风电海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风电场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业务。国家提出的“30碳达峰60碳中和”战略目标及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为新能源行业带来重大而长期的发展机遇。天顺风能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势而为,依托国内市场及欧洲市场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外大循环,及国内国际双循环。

  1. 风电海工

  公司装备制造板块的战略重心将逐步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海上风电业务。鉴于欧洲及中国在适宜建造海上风电超大型结构件(涵盖水下基础及漂浮式平台)的码头、港池及相邻用地资源方面的极度稀缺性,预计未来数年内,该制造环节将持续维持产能紧张状态。此外,鉴于沿海水域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各地对于海工基础产品的需求与适用性存在显著差异。报告期内,公司海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1亿元。公司的海工产品线丰富多样,涵盖单管桩、导管架和升压站等多个类别,以满足各地差异化的需求。并在产线规划时,充分考虑深远海产品的适用性。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全球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不仅在国内七大沿海区域设立生产基地,还积极布局欧洲,建立德国基地,以加速出海进程。整体规划产能超过250万吨,覆盖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全球主要市场。目前,公司风电海工业务已有四大基地陆续投产,包括江苏盐城射阳基地20万吨、江苏南通通州湾基地25万吨、广东揭阳惠来基地30万吨、广东汕尾基地20万吨的产能。同时,射阳二期30万吨、广东阳江基地30万吨和欧洲德国基地

  50万吨的产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福建漳州基地也处于前期规划准备阶段。各基地均配备一流的大型龙门吊、深水港池、靠泊码头等先进设备和基础设施。

  2. 风电塔筒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在欧洲及中国江苏以南地区形成强大的风电海工产能,占据有利位置,并构筑起显著的产能区位优势。展望未来,公司将加速既定产能的建设与投产进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国内海上风电水下基础(单管桩、导管架、漂浮式平台)以及升压站等领域的区位优势和产能优势竞争地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报告期内,公司风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陆上风塔业务作为公司最成熟的业务板块,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与风电行业主流主机厂和业主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在经历陆上风电抢装潮后的几年,公司陆塔规模已达到较高水平,8大塔筒基地产能遍布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区域,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根据公司战略方向,陆上塔架板块在保持过往优势的同时,追求高质量发展,不再以规模作为主要目标,更关注精细化管理以及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管理。

  3. 零碳复材

  报告期内,公司叶片及模具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7亿元。公司的叶片及模具业务已成功跻身众多主流主机厂供应商之列,在叶片大型化进程中,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较早实现了超百米的叶片/模具产品的生产,并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以及研发复合材料新产品,以期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零碳复材板块在2023年成功开拓拉挤业务,实现了拉挤板大梁的批量生产,目前常熟基地一期已落地调试完成92条拉挤板生产线,并将持续拓展玻纤、碳纤复合材料在船舶、航空领域的开发及应用。

  4. 零碳实业

  2023年平均风速高于同期水平,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全国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225小时,同比提高7小时。报告期内,公司在营风电场并网容量1383.8MW,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30.6%。目前位于湖北省沙洋县的200MW风电项目正在建设中,另有600MW风电项目正在积极筹备开工。未来公司在做好后市场运营的同时,将集中投入资源进行重点区域的资源开发,为后续的风电项目建设、后市场运维等业务奠定基础,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探索轻资产模式,逐步实现风电全生命周期资产服务。在立足风电行业装备制造细分市场龙头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零碳实业的相关业务,相互支持,互相促进,为公司在新战略周期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专注、卓越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能力

  公司已建立一套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深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发展战略,确立清晰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而构筑持续发展的战略领先优势。自2005年成立以来,公司便专注于探索与把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2012年开始涉足风电开发领域。2020年,公司明确提出了“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随着战略的落地执行,公司在风能行业的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装备制造板块成功完成了从陆地到海洋的战略转型,标志着公司在海上战略布局的又一重大进展,充分体现了公司在战略规划与实施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前瞻性视角。

  2、深化产业链布局,构筑产业护城河

  在二十年发展历程中,公司不断建设并巩固产业护城河。一方面积极构建产业护城河,已经初步完成了在风电行业的中下游产业链布局。从最初的塔筒制造起步,逐步拓展至整个装备制造领域,再进一步涉足风电场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公司在风电产业链的每个关键环节都建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全方位的产业链布局不仅增强了我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形成了独特的风电产业链资源协同优势,构建了坚固的产业“护城河”,使得公司能在风电市场的每一个转变和机遇中把握主动权。

  另一方面,公司深耕产品护城河。在战略布局中,公司专注于海上固定式及漂浮式基础产品的制造,此类产品具有深厚的护城河,其生产不仅需要码头资源,还需配备紧邻码头的大面积生产及建设用地。在全球环境保护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这类资源变得愈发稀缺。这种资源的稀缺性为公司提供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得我们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3、持续强化的全球竞争力

  从产品出海到制造能力出海,持续强化公司全球竞争力。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以国际化产品认证、国际化产能布局、国际化战略客户、国际化营销网络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目前,公司在德国设立的海工生产基地标志着全球化战略迈出重要一步,实现了从产品出海到装备制造能力出海的转变。德国工厂拥有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地理位置优势,这使得我们能够逐步扩大在欧洲和北美的产能覆盖,从而更有效地服务这些关键市场,深化与国际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公司全球竞争力。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2023年,公司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零碳实业发展”双轮驱动的战略框架下,确立了以下三大战略方向:

  1. 新能源装备制造板块实现从陆上到海上的转变

  公司装备制造板块正逐步调整战略重心,从陆上风电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海上风电业务。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及装备制造优势,公司没有选择竞争激烈的海上塔架产品,而是专注于水下基础和漂浮式平台产品。海风基础超大型结构件因码头、港池及相邻生产用地等资源稀缺,具备高生产壁垒,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面临产能紧张的状态。公司海风装备生产基地已完成“7+1”战略布局。一方面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公司先后布局江苏盐城、江苏南通、福建漳州、广东揭阳、广东汕尾、广东阳江、广西北海七大国内海风装备生产基地,预计到2025年底,公司国内海上风电水下基础(单管桩、导管架、漂浮式基础)年产能将超过200万吨。另一方面,欧洲海工装备制造目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公司正积极推进德国海工基地建设。通过过去几年的不懈努力,公司目前在欧洲及中国江苏以南形成了较强的产能区位优势。今年公司将加快已确定产能的建设和投产,预计到2025年底海上风电总产能将超250万吨,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国内外海上风电水下基础及漂浮式平台等领域的区位优势和产能优势。随着海风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中国海风发展不确定因素的逐步解除,中国乃至全球海上风电开发预计将迅速加速,预期全球海风装机将有望迎来量价齐升,这将为装备制造板块的延伸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从装备制造商到零碳资产开发投资运营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零碳业务是公司发展的新引擎。公司致力于推动风电资产的开发、投资和建设,并提升电站运营效能,以风电开发投资来带动其他业务的增长。与此同时,公司将进一步研究布局电力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探索风电资产的轻资产运营模式,逐步打通风电全生命周期资产服务,实现从单一装备制造商向零碳资产投资运营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为投资者创造更加持续、稳健的收益。

  未来公司将大力拓展开发北方、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的新能源资源。同时,零碳业务的大力发展也给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绿电、CCER等潜在零碳资产,随着未来国际、国内碳指标体系的完善和相关政策的落地,零碳业务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战略布局氢能、零碳新材料/新技术等新的增长点

  氢能作为“未来能源”受到极高的关注,国家及地区众多政策力促其产业发展,公司结合风电主营业务,战略布局制氢环节。首先,在政策层面,2024年1月国资委首次将氢能明确为战略新兴产业,全国31个省份也相继推出了支持绿氢制取的政策,旨在扩大绿氢生产规模并突破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关键技术。其次,在成本方面,由于三北区域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在低电价的背景下,生产绿氢的成本已与传统方法相当,甚至更低,增强了绿氢在多个应用场景中的经济性。针对这一产业趋势,公司在河南濮阳投资建设天顺氢能产业园,与氢能行业的头部企业合作,专注于风电耦合制氢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目前已有产品产处于研发试制阶段。

  天顺风能复材事业部,作为行业内领先的复合材料研发和制造商,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正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扩展其新材料、新技术在船舶与航空领域的应用。2023年,该事业部与船舶节能公司紧密合作,成为国内首家成功为中船系统装船的转筒帆制造商。这种转筒帆利用风能辅助船舶航行,有效减少主推进柴油机的油耗,可以降低约5-25%的燃料消耗并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显著提升节能效果。此次装有天顺结构设计制造转筒帆的散货船“长航盛海”轮已成功完成实船试验验证,并获得船级社的认证证书。在全球航运业面临碳排放削减的挑战中,国际海事组织已设定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在此背景下,开展航运领域的创新技术研发和引进替代燃料等减排措施变得尤为重要。转筒帆技术因其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而备受期待,在未来全球航运碳减排的大背景下将展现更广泛的应用潜力。同时,天顺复材将不断拓展其在玻纤和碳纤等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向轻量化大型复材结构件、异型碳纤维结构件及大型复材结构件整体制造领域持续扩展,以满足航空与船舶等高端制造行业的需求。

  (二)公司经营计划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落地的关键年,各省市既定的新能源装机将进一步释放,海上风电的限制性因素将逐步消除,同时深远海的风电开发也在不断提速,海上风电将迎来一轮发展高潮。目前正值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企业的战略抉择至关重要。天顺风能将保持自身的战略定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和逆势布局的勇气,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稳扎稳打的经营策略,与中国风电产业共同成长。

  2024年,公司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经营计划:

  1、大力推动新能源项目开发

  在开发端,公司将集中资源在重点区域开展风电项目开发,依托制造业优势,积极与重点区域的政府、企业等开展积极合作,推动储备项目进一步获取指标、达成核准。在建设端,公司将积极推进河南、湖北区域的风电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并网目标。在运营端,公司将继续提升电站资产运营能力,提高发电利用小时数,提升电站资产收益,增加股东回报。2、积极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

  为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并执行公司战略方针,公司将积极推动装备板块产业转型与升级,加快全球海工生产基地建设及达产,并围绕新产品线调整优化现有产能布局。此外,公司将专注于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并扩大市场影响力,确保在产业转型的同时,增强行业内的竞争力。

  3、优化集团运营管理体系

  在生产运营精益求精的同时,公司继续升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以集团总部为核心,统筹各级组织的营运资金管理,推动核心人才梯队建设和组织能力提升,采取措施提高营运效率和周转率,降低营运资本的占用,在存量资源中为股东挖掘更多价值。

  4、持续推动数字运营赋能

  数字运营是天顺风能未来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生产、供应、销售和管理等相关业务数据的一

  体化,实现集团内部数据的互通共享,而后通过数据流推动产、供、销、管的全面融合和业务升级。未来数字化运营的实现,有望成为公司生产制造板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公司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护城河”。

  (三)风险与对策

  1、宏观经济风险

  当前各国债务的快速增长,使得全球范围金融风险进一步累积。面对系统性风险,公司一方面继续深耕业务和发展,全方位提高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供应链和运营管理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战略研判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充分认识、深入分析经济和行业的不确定性,找出风险和机会,穿越周期实现持续增长。

  2、产业政策风险

  国内新能源行业属于政策驱动型市场,政策的波动会直接导致产业的周期性变化。国家“3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十四五期间陆续出台的保障政策等,新能源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未来五到十年行业整体将快速发展。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紧密跟踪研究产业政策,前瞻性研判政策走向,来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3、需求波动风险

  陆上风电已全面实现平价,海上风电产业也将步入平价时代,行业的变化可能会使市场需求出现一定的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带来一定的挑战。公司通过在风电行业多年的积累和战略研判,提前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在保持陆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务。在未来10年将高速发展的海上风电业务环节中,选择了切入具有较高壁垒的海上风电基础环节,公司也将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进一步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同时通过产能扩张来提高市占率和强化规模优势。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材料钢材、玻纤、环氧树脂等上游产品的价格存在一定周期性,在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不确定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会受到一定影响。公司作为一家深耕风电行业的优秀企业,有更多的经验应对原材料波动。此外,公司主要产品是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公司会随原材料价格调整产品定价,及时传导成本。同时,公司把握良机,利用产品规模、成本、质量优势,在各地区提高市占率,并利用规模优势与钢企达成战略合作来减少价格波动因素带来的影响。

  5、技术变革风险

  人工智能、5G、物联网、新材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给能源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提升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公司将加快集团技术化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化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加强对新技术、新市场的跟踪和关注,从战略投资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提前做好应对颠覆性技术变革的业务布局。

  6、盈利能力风险

  新能源领域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的下降趋势,会给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带来降价的压力和风险。公司将通过内部定额优化和控制来加强成本管控,通过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业务周转率,同时积极论证拓展更高毛利率产品或业务的可行性。同时,公司也正在利用全产业链布局的协同优势、产能基地集中的规模优势、更加出色的成本管理以及与国企、央企深度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上下游的战略合作,努力提高盈利水平。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