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三年建成载体千万平方米,佛山禅城如何让制造业“向上生长”?

才艺展示 2024-02-07 89899人围观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刘施博、王诗雅  佛山报道

2月4日,上海天瑞金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以11510万元成功竞得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东平云谷18号地块。这是禅城区首宗带方案出让的工业用地,计划打造“珠江西岸最美最高颜值科技园”。

力争三年建成载体千万平方米,佛山禅城如何让制造业“向上生长”?

在土地开发强度相对较高的佛山,与产业发展空间息息相关的工业用地出让备受关注。临近春节,佛山中心城区禅城迎来了产业地块尤其工业用地出让的热潮。2024年以来,禅城已累计出让供应工业用地170亩。

而根据不久前禅城两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禅城建成载体330.4万平方米,将国有储备工业用地的规模拓展到超2000亩。此外,禅城在2023年整备的工业用地已经接近过去15年出让国有工业用地总和。

伴随着土地的整备,禅城制造业发展也在提速。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2387.5亿元,增速5.6%;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在佛山五区中,土地资源紧张、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禅城,何以能够拔得头筹?向天空要效益十分关键。2023年3月,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累计建设都市工业载体超1000万平方米。借助“工业上楼”,禅城不断探索破解工业用地瓶颈、实现产业和空间“双转型”的新路径。

“工业上楼”打开新空间

走进位于禅城区张槎一路佛开高速东侧的亿锋数智产业园,整体呈时尚简约的几栋灰白色建筑配有深色玻璃幕墙,充满着科技气息,很难想象这里藏着高达9层的“空中厂房”。而在亿锋数智产业园旁边,则是禅城最早实施“工业上楼”的园区之一,从针织园区蝶变而来的华南创谷已经集聚200多家企业,容积率高达4.0。

“我们在2023年12月份搬来亿锋数智产业园,目前低楼层主要用作生产基地,高楼层则是办公区域和研发中心。”指着眼前这栋9层高的大楼,广东科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芹介绍,“上楼”生产之后,员工的通勤更加方便,工作环境也有所改善。

亿锋数智产业园运营总监熊炳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园区里每栋厂房都配有一到两部载量5吨专业货梯,还有两到四台客梯,能够实现生产设备和产品“一键上下楼”,研发人员只需按一下电梯按钮即可直达生产车间。

在“工业上楼”模式下,从生产到研发的距离被大大缩短。而除了容积率的增加之外,随着园区精准招商的进行,楼层之间入驻企业分别涉及上下游不同环节。上下楼等于上下游,一栋楼就是完整的一条产业链条的图景极可能成为现实。

继禅城启动都市工业载体“三年千万”行动计划之后,多个类似亿锋数智产业园的都市工业载体园区拔地而起。这些园区大多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配置高效、经济效益显著。

为何聚焦“都市工业”?作为佛山这座万亿制造大城的中心,土地碎片化、土地紧张一直制约着禅城区产业的拓展。随着增量土地逐渐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攀升,工业经济体量与产业空间需求矛盾凸显。另一方面,过去“退二进三”导致制造业外溢,城市面临去工业化和空心化的危险。

为此,2023年,禅城选择重返制造业主战场,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中发展都市工业,并且超额完成目标,建成载体330.4万平方米,储备国有工业用地超2000亩。

有了产业空间,禅城的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速。2023年禅城引进超亿元项目72个,签约投资总额458亿元,科伺、大参林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优质项目落地。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工业投资增长43.1%,增速均为佛山市第一。

2024禅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禅城要力争上半年启动第三个千亩产业园区整备,全年整备土地不少于2000亩,国有工业用地储备规模拓展到3000亩以上,出让产业用地500亩以上。今年再建300万方都市工业载体,从土地和载体双重保障支撑禅城打造都市制造中心。

向天空要效益的喜与忧

然而,有调研报告指出,目前禅城的产业载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不强,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在园区定位、园区运营、专业人才、周边配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禅城区的产业载体以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主,实力偏弱,成熟的科技产业园区较少。其中一些园区定位不明确,产业招商缺乏指引性,存在为了获取政策扶持而引进不同类型企业的现象,企业间关联性较小,园区集聚效应难以实现。也有部分园区因缺乏专业园区运营管理人才与产业人才,无法给企业提供更具专业性、针对性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许多城市 “工业上楼”的“通病”。从深圳、上海到杭州、成都,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将目光聚焦于“都市工业”,希望以“向天空要效益”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比如上海提出《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成都发布《成都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行动计划》。

但在许多地区,高标准厂房建设带来更多的是物理空间的集聚,集聚生产企业的数量增加了,但并未实现产业要素、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的集聚和互通。此外,“工业上楼”也不是适合于所有产业,通常以数字经济、高端制造、轻型加工业、工业总部等高技术含量、新型生产和低能耗的产业为主,也要考虑到生产产生的噪音、污染等问题。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比多地政策发现,成都重点在于鼓励企业投资和扩大生产,通过租金补助和财政税收政策来吸引企业入驻,厂房的最高补助可达到300万元; 而深圳则为工业区块线、城中村综合整治分区等难题做出让步,明确租金、收益、持有、宿舍配套等要求,以较低的租金吸引中小型创新企业入驻。

作为佛山探路都市工业的先行地区,禅城则更为关注企业在新设或迁入过程中的稳定发展,在前36个月按照15元/平方米/月的标准给予租金奖励,后24个月按照10元/平方米/月标准给予奖励,奖励形式为先缴后补,面积最高为8000平方米。

而与佛山其他区相比,禅城身为佛山的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禅城的教育、医疗、养老、休闲资源全市领先,第三产业发达,对优秀人才或科研团队的吸引力更强。

为了更好推动都市制造业集聚发展,在今年的禅城两会上,民革佛山市禅城区总支部委员会建议禅城强化工业上楼项目的复合利用。比如关注产城融合需求缺口,探索禅西片区工业用地与商业办公、配套服务用地的混合出让分区建设,还要加强对存量工业厂房的统租统购统管,把现有质量较好利用率不高的多层厂房,也可纳入产业载体空间,一并改造盘活统筹利用。

推荐阅读:

权重股发力,国防军工板块午后翻红!国防军工ETF(512810)场内放量涨0.34%!

外汇局:7月份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呈现小幅逆差

7月深圳过半营业部亏损,三季度寒意也不小?净利润腰斩,代销收入大降九成,或成行业缩影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