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徐晓倩
图源:pixabay
蓝箭航天在上海松江区进行的试验引发广泛讨论。
一份来自松江区中心医院的报告显示,1月29日19时30分左右,位于上海松江区的玉树路蓝箭航天发生实验爆炸,三名男性被送往医院,初步诊断为头外伤和手外伤,均为轻伤。不过,上海松江区应急管理局当天晚间对外回应称,辖区并未发生爆炸。
有松江区附近居民于1月30日向时代财经回忆,当时声音比较大,“就像小区里放了一个大礼花”。
1月30日,蓝箭航天相关工作人员对外回应称,这次巨响源自于一次正常试验。该工作人员解释称,1月29日晚7点30分,蓝箭航天在室外低温试验工位开展商业航天贮箱低温精力爆破试验,贮箱在0.65MPa压力下正常破坏,试验控制过程无异常,部分玻璃轻微受损,蓝箭航天三位跟产人员受到轻微擦伤,并无大碍。
1月30日下午,时代财经来到位于松江玉树路的工业区,并没有发现爆炸迹象。“听到了声响,但是没有看到爆炸画面。”距事发地点三公里外,附近工业园区的保安向时代财经说道。
半年内成功完成两次发射任务
蓝箭航天解释这一声响来自爆破试验,控制过程无异常,但外界对此依然存有疑虑。
一家头部商业航天企业的高管向时代财经表示,贮箱是火箭上常用的设备,主要用于存储燃料和氧化剂。他猜测,“可能是贮箱产品有缺陷,在正常情况下冲压爆炸了。”
他还介绍,试验发生爆炸在业内并不常见,除非在进行防爆试验,“但从这次情况看不是(防爆试验),因为有人员受伤”。
“爆破试验没有危险性,很多做压力容器的民企都会做爆破试验。”一位航天工程师向时代财经说道,“爆破试验很少会把人炸伤,有关人员都会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这次生产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此次事件,时代财经联系蓝箭航天方面,截至发稿未获进一步回应。
这次巨响发生之前,蓝箭航天刚迎来一次高光时刻,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首次大型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任务取得成功。2023年12月9日,蓝箭航天成功将第二枚液氧甲烷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2023年7月,蓝箭航天完成全球首款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遥二成功入轨,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朱雀二号成为中国民商航天首款进入量产及商用的液体火箭。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则于同一时间透露,该公司已启动可回收火箭火箭的研发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进行飞行试验。
尽管已经实现多项技术突破,但在民营火箭的赛道上,蓝箭航空不是唯一一家明星企业。就在不久前的1月24日,商业航天创业企业东方空间刚刚宣布已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2023年被称为中国民营火箭的爆发之年,国内民营火箭公司共发射运载火箭13次,成功入轨12次,创下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诞生八年来的新纪录。
一门烧钱的生意
蓝箭航天是中国民营火箭的明星企业,创立于2015年。创始人张昌武此前先后在汇丰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工作。
民营航天备受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青睐。 2020年9月,蓝箭航天获得多家头部机构投资,红杉资本、碧桂园创投、经纬创投等头部投资方参与C+轮融资,金额达12亿元。
据公开报道,蓝箭航天最近一次投资发生在2022年2月,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建银国际等,估值达到100亿元。
不过,商业火箭的投资大、回报慢。以2002年马斯克创立的火箭公司Space X为例,2021年-2022年一共花掉85亿美元(约合610亿元),合计亏损15亿美元(约合110亿元)。
在张昌武看来,高可靠、高频次、低成本是未来商业火箭发展的方向。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我们要找到一款价格低廉,更容易获取的推进剂。从这方面来讲,甲烷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获取比较容易;甲烷的价格比煤油便宜,经济性上也更具优势,并且更有利于运载火箭的回收复用。”张昌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媒体报道,中国液体火箭发射成本平均8万元/公斤,一颗星的发射成本至少在几千万元,在实现火箭可复用后,发射成本可以砍半,降到3万-4万元/公斤。
据了解,蓝箭航天目前在北京、西安、上海、浙江湖州和嘉兴设有研发基地和制造中心,其中上海研发中心主要聚焦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研制和运营,为各类航天器提供动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