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戒备森严的山顶观察哨变身为观景许愿塔,当纵横交错的阵地公路变身为探幽猎奇的健身步径,当军事码头变身为游客打卡地,您是否会有沧海桑田的感慨?这样的变化正在香港沙头角发生。近日,香港特区实施第二期沙头角开放计划,开放除中英街之外的整个沙头角地区。
沙头角位于香港东北部,毗邻深圳盐田区,陆地面积约33公顷。自上世纪50年代被港英政府宣布为“边境禁区”开始,沙头角被“封印”了70余年。期间,即使是香港本地居民,进入沙头角也要申请边境禁区许可证并得到当地居民担保方可。沙头角见证了对面的深圳沙头角街道从一个小村落变成繁华都市,自己却囿于“边境禁区”的定位保持着荒郊野岭的面貌。
变化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中发生。2013年开始,香港不断缩减“边境禁区”面积,截至2016年从回归之初的2800公顷缩减至400公顷。2021年10月,香港特区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首次跨境规划地区发展。2023年6月,香港沙头角码头正式对外开放,沙头角迈出开放第一步。按照香港特区政府规划,包括沙头角在内的区域将被打造成北部都会区的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区域。深圳盐田区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构想,提出全力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香港沙头角居民迎来的不只是解禁,而是“特区中的特区”。
变化提供了香港破解深层次民生经济问题的新抓手。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香港的“边境禁区”中,约七成土地属于特区政府所有,其余三成为当地居民所有。由于封禁时间长,沙头角区域的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不存在棘手的利益纠葛,有利于特区政府放手规划,科学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和民居环境建设。通关、治安、交通、环保、民生,一系列课题可以统筹安排。在沙头角码头区域,香港特区政府就平整出一处政府所有的土地作为特定区域,供沙头角居民售卖特色产品和游客打卡。
变化将为沙头角乃至整个香港注入一股强大的发展动能。2023年全面恢复通关以来,香港居民兴起北上消费大潮,持续至今热度不减。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0日,香港居民全年有5334万人次去往内地,其中超过4000万人次经由深港口岸出境,入境香港的内地游客则超过了2600万人次。在这样的背景下,沙头角的开放前景令人充满想象。深圳盐田区出台的方案更是大手笔,提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到2025年,面向深港释放产业空间超过500万平方米,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新增年旅游人次超过1000万,形成千亿元级旅游消费产业集群。显而易见,这样的蓝图不仅惠及香港沙头角区域的3000余名居民,而且将带动整个香港旅游业发展。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封禁70余年的沙头角已经见证了深圳河两岸两个三十年的发展,这里的居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新时代盼来了解禁的这一天,从两地隔离的缓冲带变成了双向奔赴的结合点。史料记载,沙头角的名字源于“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诗句,取意是日月所照之处,虽沙头海角不在域外,但意境深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