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年增长!基民转投这一赛道……

才艺展示 2024-01-20 183886人围观

在板块轮动剧烈的2023年,大盘股与小盘股涨跌互现,“顶流”基金经理再度黯然失色,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业绩连续第三年重挫,但这一背景下却催生了ETF的突飞猛进:年内ETF份额与规模双双突破2万亿,实现连续6年增长。各路资金热情涌入,低位加仓有之,乘势追高亦有之。

在ETF已“卷”成一片红海时,各家公募频频祭出降费大招。但据公募人士测算,按照降费后的费率结构来看,一只ETF规模要达到三四十亿才能达到盈亏平衡,因此能够“赚钱”的ETF基金比例并不高。该人士认为,高举高打的模式将难以为继,未来ETF领域的竞争或许会转向对基金管理人综合实力的考验,包括产品布局的前瞻性研究能力、前端销售与中台营销之间的配合能力以及产品日常运维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等。

连续六年增长!基民转投这一赛道……

抄底情绪助推ETF“六连增”

Wind数据显示,去年股票ETF总份额增加6363.63亿份(含新ETF上市),相比年初增长超40%,按区间成交均价来计算,有超5000亿元资金在2023年借道ETF流入股市,股票型ETF、跨境型ETF以及债券型ETF均有“壮大”。且从规模来看,单年度增长净值增长4385亿元,远超我国ETF规模前13年(2005年-2017年)增长量的总和3487亿元。

对此,天相投顾认为,去年跑赢沪深300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未过半,且由于主动管理基金在投资过程中的部分操作被局部放大,个人投资者质疑其专业投资能力及职业素养,而指数基金操作及持仓更为透明,在此背景下ETF更受投资者欢迎。

华南某公募市场人士表示,从市场风格与产品特性来看,A股事实上已经进入了熊市的第三年,无论是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还是政策的持续发力,包括过往数据的回溯演绎来看,A股触底反弹的可能性都在增大,很多资金实际上是有“抄底”意愿的;而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基金,因为具有风格稳定(主题型则是主题鲜明)、费率较低、简单透明等优势,历来被认为是“抄底利器”,因此一些低位布局的资金,选择借助ETF进行布局,静待市场反转机会。

“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海外经验事实上已经说明,指数化投资是大势所趋。这几年来在各有关方面的宣传普及下,知晓并开始尝试指数投资的客群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更多理解指数投资的优势所在,而今年属于相对的‘厚积薄发’。”他表示。

基民偏好转向

上述公募人士还认为,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来看,这几年来主动权益基金投资体验不佳,特别是对于那些2019年、2020年基金出圈后吸引来的新晋投资者而言,大家对于明星基金经理、对于主动管理所能创造的超额收益,想必也有了一些看法。“很多资金实际上是带着对主动权益的一些情绪,转向了被动投资。”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场ETF产品的基金份额持有户数为1612.96万户,较2022年底的1540.64万户增长了72万户。而从持有人结构上看,截至2023年6月底,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约9330.51亿元,占比51.10%,分别较2018年、2022年年底提升16.92%、1.02%,该数据表明我国ETF市场持有结构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且个人投资者占比在逐步提升。

据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跨境股票、境内股票、货币和债券ETF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依次递减,分别为61.64%、56.76%、20.09%和9.11%,整体反映出个人投资者更青睐股票型ETF。

聚焦到类型而言,个人投资者在行业主题、策略主题、宽基ETF中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股票型ETF,且个人投资者在上述三类ETF中的持有占比均略有提升。在行业主题ETF中,个人投资者更关注TMT、医药和港股行业品种;策略主题中个人投资者更关注动量成长风格、国企主题相关产品;宽基方面则在沪深300、国证2000、创业板等品种上的参与度有所提升。

华北某投研人士认为,个人投资者持续加大股票型ETF的配置力度主要原因或在于,震荡市中短期行情轮动加快,注重长期投资趋势的主动股票型基金超额收益获取难度迅速提升,而作为配置利器的股票型ETF能提供风格更明晰的短期配置工具,因此主动股票型基金投资者多转向ETF投资。此外,这也与2023年外部政策的支持、公募降费降佣、社保机构入市以及指数理念普及等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息息相关。

基金公司寻求“突围”之路

近来,ETF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头部参与者的竞争甚至达到白热化。各家公司也纷纷打响费率“争夺战”,将0.5%的年费率打三折至0.15%的公告屡见不鲜。那么,“卷”费率是否可行?在争抢市场份额时,一味地祭出降费大招是否意味着饮鸩止渴?

华南某公募投研人士介绍表示:“事实上,ETF的投资管理是有一定的刚性成本的,按照现行费率结构来看,一只ETF规模要达到三四十亿,才能达到盈亏平衡。”据此测算,能够“赚钱”的ETF数量仅有约百余只。

“如果ETF进一步降费,那势必要求产品本身或者公司整体指数业务的规模要足够大,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单一产品的运作成本,否则收支不平衡的话,终究维持不下去。”上述人士分析现状时表示,降费并非杀手锏,挑战其实和前述变化也是紧密相关的。比如在宽基领域,后来者几乎没有机会进入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比如在行业、主题领域,部分产品过分细分或者本身的长期投资价值一般,这也导致了某种程度的资源浪费。

“因此,过去那种巨量资源消耗、高举高打的模式难以为继,未来ETF领域的竞争或许会转向对基金管理人综合实力的考验,其中就包括产品布局的前瞻性研究能力、公司资源的协调统筹能力、前端销售与中台营销之间的配合能力、产品日常运维的精细化管理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建设培育,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表示。

那么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ETF业务方面,除了降费以外还有哪些“突围”方式?该人士认为:

一是公募基金要做好“卖铲者”的角色,提供更丰富多元的产品。公募应在加强资产管理能力的同时,立足专业的投研能力,深入研究各类资产,前瞻性地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ETF产品,例如较为稀缺的低风险、低收益的风格策略因子ETF等。

二是券商等代销机构作为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的关键渠道,应提升顾问服务水平。具体应探索基于资产配置理念的买方投顾模式,以客户利益为导向,做好ETF投研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专业、客观、深入的投资建议。

三是相关金融机构应做好指数基金的投教服务工作。ETF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配置指数基金,财富管理机构应加强投资者在指数投资方面的理念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长期陪伴,引导投资者进行科学理性的指数投资,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不容错过
Powered By Z-BlogPHP